欢迎来到小小范文网!

新加坡会展业的营销策略分析资料范文(通用3篇)

营销策略 时间:2023-08-23

【www.xxkjfw.com--营销策略】

分析(英语:Analysis)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尽管“分析”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在近年来才逐步建立起来,这一技巧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322年)就已经应用在了数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分析可以指:金融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加坡会展业的营销策略分析资料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新加坡会展业的营销策略分析资料

  一、会展业受到各地政府高度重视

   会展业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以及其它大型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活动。会展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直接为商业、旅游、住宿、餐饮、娱乐、交通、通讯、物流、广告、装饰等众多行业创造需求,为工农业生产的批发、采购、洽谈提供交易机会和市场空间,为企业展示产品(服务)、提升形象、交流信息、开展合作提供平台。据统计,2009年全球会展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达3850亿美元。美国每年举办展览达1.3万个,直接受益120亿美元,创造综合消费达到1250亿美元,会展业的拉动系数达到了1:10;德国展览会年销售收入约25亿欧元,创造社会综合价值260亿欧元,并创造了35万个就业岗位。因其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会展经济被称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会展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越来越受到我国各地政府的广泛关注。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会展经济最为发达,深圳、大连、南京、成都、宁波等城市会展经济也较为活跃,已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等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许多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会展经济。大连市早在1996年就在全国率先成立展览工作领导小组,在国内最早将会展经济列为先导产业。成都2003年提出要打造“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并在2010年6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成立博览局,推动全市会展经济的发展。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义乌等城市为依托,会展经济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影响大,十分具有发展潜力。

   二、许多城市已建立了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

   1成立会展业领导小组。为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先后成立了会展经济领导小组作为推进全市会展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一般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和会展主管部门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卫生局、城管局、财政局、商务局、公安局、交通局、旅游局、地税局、外办、贸促会、接待办、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及有关市(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会展经济的统筹规划和宏观决策,制定会展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南京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20个,大连则有25个部门和单位,并聘请了顾问单位。

   2设立会展管理办公室(会展办)。作为会展经济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许多城市设立了会展办。从调研情况来看,国内不少城市如南京、大连、长春、昆明、南宁等把会展办设在当地贸促会或由贸促会主要负责。会展办的主要职能包括:负责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会展经济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总体规划;研究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拟定会展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及实施办法;规范市场秩序,整合会展资源;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展会,扶持和打造地方品牌展会;负责组织开展会展专业人才的交流和培训;负责对会展经济进行统计、评估发布会展经济信息;负责市会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等。

   3成立博览局。为办好上海世博会,2003年上海成立了世博局;为办好中国一东盟博览会,2004年广西成立了国际博览事务局;2009年四川成立博览事务局;2010年4月新疆成立国际博览事务局。为加强会展经济的领导,成都市于2010年6月将会展办正式更名为成都市博览局,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首设博览局作为主管全市会展经济发展的政府机构。这一做法既顺应国际化趋势、符合国际惯例,也更有利于成都会展业对外营销推广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成都市博览局与贸促会合署办公,设有综合部、会展调研部、会展经济部、展览事务处、会展开发部等业务部门。

   三、许多城市制定了会展业发展扶持政策

   培育一个品牌展会往往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期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支持力度的大小对于一个重要展会举办地的确立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我国各地政府加大了对会展经济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纷纷出台有关政策,刺激当地会展经济快速发展。

   1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内不少城市设有会展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从培育会展市场主体、扶持会展项目、培养会展人才和优化商务环境等方面人手,大力推动会展经济发展。深圳是扶持力度最大的城市,每年度资金规模达5000万元,大连已连续15年对会展经济给予资金支持,年资金规模达1500万。南京、重庆、宁波等城市也纷纷出台了会展专项资金政策,规模分别达到1500万、2000万和2500万元。

   会展资金主要使用方向包括。一是展会宣传推广费用。如深圳对原创自办展会的宣传推广费用给予连续5年、引进展会给予连续3年的资金扶持,资助额度为摊位费的25%,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培育期满后如能扩大规模,则继续给予一定的支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二是展会招揽奖励。南京对争(申)办会展项目的政府部门、商协会、展览公司按展览规模大小给予8—15万元不等奖励。广州对落户广州的全国性、国际性优质专业展会进行补贴。其中,对新创办的、现时广州没有的同行业、同类题材、展览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展,按3天实际场租的50%给予补助;对现有展览面积环比增长20%以上的展览,根据面积的大小,对增加部分面积进行补贴;对从省外、境外引进落户广州的全国性、国际性优质展会,根据展览的规模和影响力给予首年一次性奖励,从20-40万元不等。此外,对专业化程度高、在广州连续举办10年以上(含10年)并不少于10届(含10届)的展会给予最高一次性15万元的奖励。三是专业展摊位补贴和商务会议补贴。为鼓励展览会做大规模,政府对重点专业展览按照实际出展规模给予不同额度的摊位补贴。如南京对展览规模达300个以上的,每个展位补助120元至160元不等的补助。深圳对重要国际会议按照实际场租费50%、境内外专业媒体广告费的30%给予补贴,最高100万元。四是鼓励会展人才的引进和培训。重庆对会展企业引进符合《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安家资助、分配激励、项目扶持、培养使用、保障服务等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在该市工作并在本市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前5年全额返还。

       同时,对参加培训并取得会展执业资质类证书的参加培训人员,按培训费的一定比例实行补贴。五是补贴重要展会开闭幕式及重要嘉宾接待。如苏州对一些重大会展活动举办开闭幕式和重要海内外嘉宾的接待、宴请等费用给予补贴。六是综合费用支持。对全市会展经济的统一宣传、协调、保障等费用给予支持。大连利用专项资金建立了会展经济信息化平台;宁波利用专项资金在各全国性、国际性重大活动上进行整体形象宣传等;南京利用财政资金中的20%用于综合的广告宣传推介等。2给予各种税收优惠。一是营业税的优惠。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重庆等地已经陆续出台政策,将会展经济界定为代理行为,按照营业税服务业“代理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其计税营业额为组办单位直接向参展商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代收代付的场地租金、展位搭建费、广告费、交通费和食宿费后的余额。深圳从2010年7月1日起(税款所属期),会展经济业务按“服务业一代理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实行差额征收,使该行业营业税税负由调整前的5.2%下降为调整后的1.5%,减负幅度达到70%以上。二是所得税地方留成返还等优惠。重庆对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新办会展企业,自开办之日起,两年内按企业所得税的市级留成部分实行全额返还;宁波制定了有利于国展中心运营的税费扶持政策,包括:对入驻国展中心的进出口企业、服务机构和办展单位给予一定的所得税、水利建设基金、印花税减免;对国展中心运作主体在开发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涉及的有关税费实施减免和财政补助;允许15年内将国展中心入驻企业所交税费的地方财政留成部分全额返回给平台运作主体公司,并将土地出让金扣除必要成本全额返还等优惠的政策。

   四、各地场馆经营管理情况

   会展场馆是会展业的主要基础设施,在欧美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普遍由政府投资建设。场馆的运营是可以由政府投资的公司或委托专业公司运营。“有了场馆,不一定有会展”,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场馆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平均不足30%(见表一2)。在江苏省内,除南京、苏州之外,场馆使用率不足20%。

   我国国内现有的场馆经营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单一场馆经营,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只负责场馆出租经营;二是场馆经营+多元经营,如武汉会展中心、重庆会展中心除了场馆出租以外,还负责配套酒店、展览搭建工程等服务;三是场馆经营+多元经营+自主办展。如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和济南会展中心,不仅经营场馆和其他服务,还成立展览公司,直接组织展览项目。

   五、国际会展业运作模式

   1德国会展业模式。在素有“世界会展王国”之称的德国,政府对会展业高度重视,将会展业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部门、各行业全力扶持,通力合作,制定一整套扶持、服务、规范、协调和发展的计划,促进品牌展会的培育和发展。在德国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授权的权威协调管理机构——德国经济展览会与博览会事务委员会(AUMA),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唯一的会展管理机构,对每年的国内外博览会、展览会进行组织和协调。具体运作模式为:政府首先投资建立规模宏大的展览场馆,在确定产权归属国有的前提下,不直接参与场馆的日常运营,而是以长期租赁或委托经营的方式,把展馆的经营管理权授让给大型的会展公司,政府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对行业的宏观调控方面。会展公司在获得国有展馆经营管理权后,扮演着展馆经营管理者和会展项目组织者的双重角色。场馆经营与项目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了德国展览公司的管理模式及其集团经营的核心内容。会展公司在成功组织会展项目后将所有的会展服务委托给各会展服务公司实施,会展服务公司根据与会展公司签订的合同,以专业化服务为参展商、观展商提供周到的会展及配套服务。几十年来,德国会展业能在世界上一直独占鳌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运作模式的成功实践。

   2法国会展业运作模式。法国也是世界会展强国,与德国同属第一梯队。海外会展委员会技术、工业和经济合作署(CFME-AC-TIM)是代表法国政府行使宏观管理权的唯一的会展管理机构。具体运作模式是:展馆设施由法国中央及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然后组成国有场馆公司负责展馆的经营管理,只开展场馆服务业务,不进行会展项目的运营。展览公司不拥有展览设施,也不参与展馆经营,主要从事会展项目经营。对于这种“径渭分明”的业务划分方式,法国行业主管部门认为,这能够促进会展公司之间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场馆经营者专心做好场馆服务工作,体现出比德国更细的社会分工,有利于提高会展服务专业水平。在具体会展项目中,会展公司采取与德国相同的方式,与各会展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将会展服务工作委托给会展专业服务公司代理,最终完成会展的运作。

   3美国会展业运作模式。美国政府对会展经济发展发挥着扶持、规范、协调等功能,会展企业按市场机制运作。美国的大部分展览中心都是公有的,其中大约64%的展览中心属于地方政府所有。美国政府通过实行“贸易展认证计划”和实施“国际购买商项目”等措施,实现对展览会的质量和组展水平的监督,从而使贸易展览成为促进美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展览管理协会(IAEM)等展览行业协会与政府管理机构紧密结合,在协调行业发展、对展览会进行资质评估以及进行展览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会展经济具体运作主要靠市场自发调节,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美国会展业发展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其中拉斯维加斯会展旅游区最为典型。美国还把每年3月6日定为法定的会展活动日。

   六、会展业发展相关建议

   总体而言,我国会展业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极不相称。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会展业必须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根据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模式,推动会展业更好更快发展。

   1建立健全会展业发展组织领导机制。由于会展业本身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实际运行过程中涉及面较广,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尽快建立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将会展业发展联席会议作为会展工作的领导协调机构,由分管领导牵头,分管秘书长、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联席会议负责会展业的统筹规划和决策,制定会展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等,下设会展业发展办公室,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联席会议成立后,要尽快制定有关扶持会展业发展的具体政策。

   2成立会展业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会展办)。会展业的服务、协调、管理需要一个常设机构来承担。贸促会本身承担着促进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的使命,会展业亦是促进一个城市与世界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科技交流的平台,因此,建议将会展办与贸促会合署办公,配备专人负责,财政预算安排工作经费。会展办具体负责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会展业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总体规划,研究会展业的发展状况,拟定会展业发展相关政策及实施办法,规范市场秩序,整合会展资源,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展会,扶持和打造地方品牌展会;负责组织开展会展专业人才的交流和培训;负责对会展业进行统计、评估发布会展业信息;负责对会展的专项资金提出使用和管理提出意见等。3整合会展资源,组建专业展览公司,统筹管理政府展会活动和社会市场化办展会活动。建议组建市级专业展览公司,实行市场化经营,不断提高会展经营能力。

   4制定会展业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我国税法没有单独为会展业设置纳税课目,也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全国各地都是按照服务业税目中的“租赁业”税目全额征收营业税。现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地已经陆续出台政策,将会展业界定为代理行为,按照营业税服务业“代理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其计税营业额为组办单位直接向参展商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代收代付的场地租金、展位搭建费、广告费、交通费和食宿费后的余额。为了使尚处于起始发展阶段的会展企业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创业环境,建议根据会展业的资金金额“大进大出”的实际情况给予制定“代理业”的税收政策。同时,为鼓励会展企业落户并做大做强会展项目,三年内对会展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全额返还。

   5成立会展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展会招揽奖励。奖励各部门、商协会、展览公司成功申办、引进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居行业领先地位的综合性或专业性展会项目。(2)专业展会展位资助。用于资助按市场化运作,具有一定规模和社会效益的展会组办单位。(3)品牌展会推广资助。用于资助展会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着力打造会展品牌。(4)商务会议资助。用于资助在举办的高层次专业性会议和国际会议.(5)会展专业人才培训资助。(6)会展业整体宣传推广资助。用于以宣传推广会展环境、会展业整体形象为目的的活动费用。(7)大型会展活动的开闭幕式、重要嘉宾接待、综合协调保障等经费。(8)基础性工作经费。用于会展办申办各类规模大、效益好或能长期举办的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专业会展活动的工作经费等。

   6加快培育和引进品牌展会。第一,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开发特色会展项目,此类展会宜精、宜高不宜多。第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专业展览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与国际国内专业组织的联系,鼓励引进举办各类国内外知名品牌会展项目。第三,鼓励举办贴近群众生活的会展活动。第四,鼓励招商引会、创节办展、提升现有展会项目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7加强会展人才培养。会展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专业人才的竞争,而目前我国的会展市场缺少的正是具备会展策划、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建议在部分“211”高校开设会展专业,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会展业储备专业人才;由会展办建立一套会展人才培训机制,通过短期培训、资格考试等方式培养会展业急需的人才;积极从国内外引进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提高我国会展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为我国的会展从业人员提供国外培训机会,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8强化信息与服务。目前中国会展市场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通常只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没有学会用数字说话,是中国会展业不成熟的标志。因此,政府应加强信息与服务,引导会展业得正确发展。

【篇二】新加坡会展业的营销策略分析资料

1 新加坡会展业发展现状

新加坡是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城市型岛国,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入口、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堪称“亚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加坡会展业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会展业发展,加上很高的国际开放度、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高水平的服务业水准,诸多因素导致新加坡会展旅游蓬勃发展。

新加坡会展国际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2001年亚太地区客源市场占总客源比例高达61%%),日本是其最大的客源国,其次是欧洲和美洲。会展旅游直接收入达22亿新元,而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的间接收入则更是可观。据有关部门测算,新加坡会展业投入产出比例高达1:12。

会展经济强化了新加坡作为亚洲航空和海运中枢、地区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商业和服务业中心的地位。2003年新加坡共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500多个,会议范围涉及制造、信息技术、能源、家具、食品、医疗、健康、快速消费品、服务等行业。知名展会有亚洲国际通讯和资讯科技展览、亚洲航空展和新加坡国际家具展等。新加坡拥有众多先进完善的会展设施,新加坡博览中心、新达新加坡国际展览与会议中心及莱佛士会议中心是新加坡三大会展中心。

新加坡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其在国际会展市场赢得了众多盛誉:连续19年(1984年至2002年)荣获国际协会联盟颁布的亚洲最佳会议城市;连续3年(2000年至2002年)荣获国际协会联盟颁发的世界最佳会议城市第五名;2003年在全球10个最杰出的国际会议城市中,新加坡赢得全球第三大会议城市的美誉。

2 新加坡会展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1 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被称为“亚洲的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全年长夏无十字路口”冬,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在24摄氏度至34摄氏度。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联系欧洲、亚洲的航空中心,航线通达54个国家(地区)、127个城市。作为亚洲最繁忙的5个机场之一,樟宜机场的年旅客数已经突破3000万人次④。樟宜机场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世界最舒适的机场之一。优美的自然环航运、商境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给新加坡的海运、旅游、办展和展品运输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新加坡成为最适宜举办国际会展和发展旅游业的城市之一。

2.2 酒店、会展场馆等设施设备齐全,服务系统完善

发展会展经济,场馆建设和服务系统是首要条件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新加坡举办会展的设施设齐全。新加坡共拥有包括万豪、凯备已经十分完备。目前,希尔顿、洲际、香格里拉等18家国际一流酒店品牌的豪华国际饭店,这些饭店都拥有可容纳超过400位客人的多功能厅。此外,新加坡还用政府投资和吸引外资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大型会议展览场馆,新加坡国际展和设施,形成了新加坡国际博览中心、览与会议中心(新达城)及莱佛士城会议中心等3大会展中心。其中新加坡国际展览与会议中心(SICEC)是亚洲最大的展览馆,其会议大厅可容纳12000人参会,在其步行即可抵达的距离范围内还拥有一批高档饭店(约6000间客房),每年在这里举办的各种会议、展览等活动有1200多个。新加坡的会展场馆均拥有国际水准的视听、音响和灯光效果装置,并可提供多种语言的同步翻译系统和最新的视频会议系统。

2.3 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旅游形象良好

新加坡自20世纪80年代将现代服务业确立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服务经济已成为新加坡经济的主体。

新加坡是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具有中西方文化特色的民居加以特别保护和修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国葺,将其开发成旅游景点。。除家,节日众多,如春节、中秋节、屠妖节、开斋节等传统的节日外,新加坡还有许多国际性的现代节日,如3月的时尚节、4月的世界名厨峰会、6月的艺术节、月的美食节等。新加坡注重将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作为保存和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并将其与开发旅游、举办会展等活动有机融合,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新加坡的投运以来,便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另外,住宿、游乐、购物等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行业准则健全,服务水准高,差异化服务特色鲜明,再加上新加坡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文明的国民素质等,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

2.4 法律制度完善,政府廉洁高效

  新加坡向来以清廉的肃政制度和高度的法制化建设而著称,法律制度的完善,政府的廉洁高效不仅为其文明社会环境的建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为新加坡会展、旅游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推动旅游、会展等服务业的发展,政府逐步放开了对服务业的进入管制,同时为服务业发展设立专门的推进机构,明确监管人不能同时是推进者,以促进公平竞争,同时加强对服务业的监管,统一规则和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在法制建设上,新加坡不仅注重立法,而且注重及时修法,根据形势的变化及现实的需求,政府会定期审视并及时修改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法规制度,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制保障。

2.5 多元文化共融,国际开放程度高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多元文化共融、协调发展的国家。新加坡居民中76%为华人,其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人和西次是马来人、方人。许多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同时在新加坡居住生活,使新加坡的文化呈现出其特有的多元化特点,也使这个国家更加开放,文化融合性更强。这种和谐发展的多元文化为MICE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另外,新加坡的英语普及率非常高,为新加坡成功举办各类国际性会议提供了便利。

3 新加坡会展业发展的营销策略的具体表现:

3.1 营销主体: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的联合

由于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具体产业发展的“国情”不同,不同国家会展业发展及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大差别,有政府推动型、市场主导型、协会推动型、政府市场结合型等多种发展模式。新加坡会展业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由政府专职部门牵头协调多方力量,例如政府、行业协会、会展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等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创建于1974年,隶属于旅游局,是专职负责会展业发展协调事宜与营销推广活动的政府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

(1)对外宣传新加坡举办国际会展的优越环境、优惠政策。

新加坡展览会议局根据每年的宣传促销计划在世界各国开展城市形象宣传主题活动和专业研讨会,让目标市场充分了解新加坡旅游业、会展业发展的优势。新加坡展览会议局和会展公司曾经联合推出全球会议推广活动(Global Meet),这为提高新加坡全球会展市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服务会展企业。

  新加坡展览会议局为本国会展企业提供全方位、便利、高效的义务服务。它协助企业参与大型会议、展览的竞标。由于具备丰富的经验与专业人才、与国际会议和展览组织的密切联系以及熟悉当地政府部门而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等优势,使其在协助会展企业争取更多大型会展活动的举办权方面成绩斐然。2001年会议展览局参加了24个国家的32个商业和产业活动,最终赢得了数个大型会议的举办权,会展旅游者人数比前年增长13.8%%。新加坡展览会议局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企业举办会展不需要任何政府审批手续,新加坡展览会议局为其提供完善的设施设备以及周到的后勤服务。例如会议展览局为会展旅游者提供的贵宾卡可以在娱乐、用餐及旅游时享受折扣;该局耗资1.2亿港元推出一个名为”新加坡做得到“的计划,推出各项酒店房租、机票和膳食折扣优惠来吸引国际会议到新加坡。

  总之,在营销主体方面,新加坡的“政府主导、协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在营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目标指导下,集中目的地各种营销资源,统一配置,从而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营销模式。

3.2 营销活动:品牌展会与主题活动的结合

新加坡会议展览组织者在策划、实施会展营销活动时不仅在创意方面匠心独具,而且在表现形式方面力求差异化、创新性,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具体营销策略如下:

3.2.1 品牌展会提升目的地产业影响力。

  品牌展会指在业界具有较好的规模成效、较高的知名度、较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能代表和反映该行业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的展会。知名展会品牌不仅是会展企业形象与声誉的代表,而且是一个地区会展业整体实力的象征。新加坡通过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展会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其业界知名度。

3.2.2 形式多样的会展主题营销活动。

  新加坡每年都在其主要的会展客源市场,例如日本、马来西亚、美国、印尼、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会展主题宣传主题活动和专业研讨会,让其充分了解新加坡会展业的环境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吸引世界各地会展在新加坡召开。

3.2.3 利益丰厚的营销奖励活动。

  由新加坡旅游局牵头,联合旅游企业及会展企业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奖励活动以吸引会展旅游者。1998年新加坡展览会议局联合饭店、餐饮业、旅游景点、货运业、装饰业和会展公司推出全球会议推广活动,给到新加坡参加会展活动的商务游客提供各种优惠和让利活动,例如在住宿、购物和度假方面给予特别优惠折扣;2003年会议展览局耗资1.2亿港元推出一个名为“新加坡做得到”的计划,推出各项酒店房租、机票和膳食折扣优惠来吸引国际会议到新加坡。

3.2.4 会展与节庆活动有机结合。

  以客源的目的。例如新加坡的“海洋休闲商品展销会”和“海上运动节”的联姻,很低的门票吸引了大量休闲旅游者和会展旅游者参与,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3.2.5 名人代言旅游目的地或展会。

  新加坡在开展会展营销活动时往往邀请演艺界或政府名人士参加营销活动,利用名人的知名度和公众对名人的信赖度来增强消费者对展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3.3 营销媒介:传统与新型营销手段的整合

21世纪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加坡为提高其会展旅游胜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一方面花费巨额资金用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广告以及主题营销活动等传统营销媒介,以高密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轰炸”来吸引目标市场的注意。另一方面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高科技营销手段,建立“新亚洲———新加坡”网络系统,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网站,而且还是一个复杂的多媒体旅游向导,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信息以及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协助旅游机构的促销活动等。它在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宣传促销了地区会展业经营环境、场馆设施、会展企业以及会展活动等信息;同时为会展主管部门、会展企业、专业会议展览会组织者、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之间进行互动式交流提供了信息平台,其点击次数每月达200000次。

传统与新型营销手段的整合构筑了多元化营销手段,为提高新加坡会展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4 新加坡会展发展的成功经验

4.1 政府对会展业的大力支持

  新加坡会展旅游的迅速发展显然是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的。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曾经说过:“为持续保持新加坡的吸引力,政府已经采取灵活应变的态度,一方面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自我调整适应;另一方面也愿意打破旧的思维框框。积极的宣传新加坡政府在进行积极调整思路和加强会展旅游的重视的同时也积极展开多样的宣传和市场促销。

4.2 积极的宣传

  新加坡政府在进行积极调整思路和加强会展旅游的重视的同时,也积极展开多样的宣传和市场促销。此外,新加坡旅游委员会积极借助网络、交易会、电子出版物、旅行社等进行会展旅游的大力宣传。

4.3 及时持续的市场调查和促销策略的快速对应

  凭借市场调查做出的快速应对措施。新加坡的会展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市场调研部门,针对市场需求确定会展项目。现在许多参展厂商已经习惯于跟着会展走,想要开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时,先通过会展公司举办展览,以展览会的形式开拓市场。这点也是一个区域市场营销的关键所在,是会展发展值得借鉴的重要之处。

5 结语

新加坡优越的地理环境、宜人的气候、便利的交通、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高度的开放程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以及良好的旅游形象,为会展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由于新加坡政府的远见卓识,会展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并积极推行了行之有效的政府主导型战略,如对会展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打造世界一流的会展设施,和行业联合推行一系列灵活务实的营销策略,针对市场需求,量身创办展会品牌和大力开拓会奖旅游市场等措施,使新加坡会展产业发展迅速,获得巨大成功。

【篇三】新加坡会展业的营销策略分析资料

  一、生产要素对会展业发展的影响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这些生产要素进行市场交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价格及体系。生产要素具体来讲,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本文主要从对会展业影响较大的人力资源及资本资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会展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专业性人才进行支撑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作为支撑。随着会展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会展人力需求旺盛与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重视,成为摆在会展业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在会展行业内部纷纷举办各种培训班的同时,全国各地的一些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办起了形形色色的会展管理专业、会展经济系,甚至建立了会展学院,以满足会展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2、会展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足够丰富的资本资源

   资本资源是一个经济体为了生产其他的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资本品包括机器、道路、计算机、铁锤、卡车、钢铁厂、汽车、洗衣机和建筑物。

   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其发展也需要有丰富的资本资源进行支撑。城市的交通状况及会展场馆是会展业发展必需的资本资源,这些资本资源建设优劣对于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具大重要的影响力,也是各地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城市交通即城市道路(地面、地下、高架、水道、索道等)系统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送。城市交通条件的优劣直接映射出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好,会展业发展水平就高;反之,会展业发展水平就很低。会展活动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交通作为支撑,从前期的展品运输,到后期的人流聚集,都离不开城市道路交通。从促进会展业的角度出发,各地政府也非常重视城市交通条件的建设,包括航空、铁路、地铁、公交、高架等的建设,这些交通条件建设得越成熟,对于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就越有利。可以说,城市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是会展活动成功运行的先决条件。

   会展场馆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比较大型的会展场馆,大型的、国际化的会展活动便无法在该城市举办。因此,想要发展城市会展业,必须建成大型的、国际化的会展场馆。

   二、会展业发展受其需求条件的影响

   迈克尔・波特认为,市场需求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动力,就会展业而言,文章认为影响地区会展业需求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对外贸易水平及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等。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会展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

   会展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状况可以通过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体现。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也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发生的。2014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7.4%,在经济发展的环境下,会展业会得到较好发展。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直接决定着当地会展业发展水平。从会展发展产业带来进行分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都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城市产业发展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

   会展业对城市以及周边的产业依赖性非常强,它必须以相关产业发展作为基础,并对产业产品进行集中的展示。特别是专业性展会,完全依赖于相关产业群、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的支撑,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做基石,要运作专业性会展几乎是不可能。

   城市会展的市场需求是大量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城市或周边地区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会展市场发展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说,大量生产企业和商业机构聚集于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商品供应链,为了使商品交易的各方能够交流和共享市场信息资源,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就必然会在一些产业较为发达的城市,特别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提出对会展市场的需求,催生会展业的发展并促使其走向繁荣。

   三、会展业发展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

   会展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会展业的关联产业主要包括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广告业等行业。一方面,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会展业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相关产业的发展会阻碍或促进会展业的发展。

   1、会展业与旅游业关系密切,互动发展

   首先,会展业对旅游业有促进作用。会展举办地可以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从国内外的会展发展历程来看,高知名度的国际性会展能够大大提升目的地形象,增强知名度,使会展举办地吸引众多人群的注意力,发展成为旅游胜地。如海南博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由于亚洲论坛召开,迅速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其次,旅游业为会展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常常成为会展的举办地。会展的举办或会议的召开,一般会选择旅游业较发达的旅游目的地。 

  2、会展业对城市餐饮、住宿业依赖性强

   会展活动是人流的大量聚集,很多的参展商和客商均来自外地,吃、住问题是外地参展商及客商参展之前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很多会展场馆在选址和规划的过程中,都会考虑周边餐饮、住宿资源的情况。餐饮、住宿资源的状况也直接反映城市会展服务的整体水平。同时,会展业为城市餐饮、住宿业带来的收益非常突出。会展活动期间,大量的参展商和参展观众的涌入对举办城市的餐饮、住宿行业形成巨大的需求,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在美国,其饭店客人的33.8%均来自于国际会议及奖励旅游;1999年香港展览业为酒店带来了93.8万个入住数,占其总入住率的16.5%,2000年展览业为其带来了6亿多港元的餐饮消费。

   四、企业竞争对会展业的影响

   企业竞争即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会展企业是会展产品及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会展业的微观主体,会展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竞争状况直接影响着会展业的发展水平。企业竞争越激烈就越会刺激会展企业提高其服务水平,完善其管理,从而推动会展业的整体发展。

   2021年《会展经济蓝皮书》指出,随着中国会展业逐步迈向规范化和国际化,会展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两极分化初见端倪,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少品牌展会面临被“山寨展会”傍展的困扰。例如,享有“亚洲第一美容展”美名的第32届广州国际美博会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举办,然而200多家并无参展资格的化妆品企业就在离会展中心很近的香格里拉大洒店办起“小展馆”,实行全天24小时交易。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和研究。

   二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多次出现举办主题雷同的展会现象。比如,在短短不到两周的时间内,第十二届东莞国际模具及金属加工展暨东莞国际橡塑胶、包装、压铸及铸造展和2010中国(东莞)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以及中国(长安)国际机械五金模具展览会等三个类似的展会竞相在厚街、长安等地举办。如此众多相似行业的展会几乎同时进行,精力有限的参展商和参观者普遍感觉疲于奔命。

   展会竞争是有效市场的特征之一,同类展会只要按照会展经济规律,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就对会展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如何发挥展会专业化特色,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是展会组织者和活动策划者思考的大问题。

   五、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影响

   政府是会展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会展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达国家,政府对会展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也给会展业一定的发展空间,如场馆建设投入、组织企业出国参展等,但政府不直接参与会展业的组织和管理。

   会展业的运营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政府可以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合理调配资源,缓解企业的压力。政府的投入主要分为政策投入和经济投入,政策投入主要是在税收、土地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对会展业给予优惠政策,扩大会展业市场的吸引力;经济投入主要指大型会展场馆的建设投资、土地投入等。在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展馆都是由政府投资建造的,政府能够有力节约社会资源,协调会展业的竞争。政府的游资往往以政府股份和政府委托企业的股份参与到场馆的建设中,目的在于减轻投资商的投资压力。在德国,两个大型的展览中心――汉诺威展览中心和法兰克福展览中心,政府都注资占有大量股份,其中的法兰克福展览中心政府所占股份高达60%。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大规模对展览中心持有所有权,却不干预它的经营,会展的经营工作都由会展公司负责。

   政府还对会展业的国际化进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发达国家的政府经常为企业提供出国参展的经费支持,或间接组织本国企业出国参展,以此促进本国企业的发展。在德国,联邦政府每年通过特定的组织或机构,包括联邦经济科技部、联邦食品、农业与林业部等部门组织本国企业赴外参加展览会达180―200个,参展企业4500多家。这种支持既帮助部分企业或会展公司解决了出国办展财力不足的困难,又减少了由于分散参展造成的资源浪费,更对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xxkjfw.com/fangancehua/3175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