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小范文网!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三篇】

5000字 时间:2024-01-25

【www.xxkjfw.com--5000字】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

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

题目: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

姓名:贺誉

学号:1412150113

专业: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指导老师:李文静

完成时间:2017年5月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趋势也逐步向多样化、高层化、集群(小区)化发展,人们也开始关注对建筑物的质量安全,环保节能,因此建筑电气已然不再是简单的照明设计,它已开始涉及多个方面并加强了对质量安全、节约能源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现代的建筑电气设计,更加人性化,规范化,智能化,安全化。

设计是一个对建筑物最基础的构思表达,它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实践最规范的整理,经过反复推敲、不断深入发展和进行评价的基本上最终实现成果。传统建筑电气设计只包括供电和照明,而今天一般将其设计的内容形容为强电和弱电。这种分类以电压的高低为依据,容易理解,所以很快被人们所接受。设计过程从由简入深,各阶段思维的广度、深度都不同,表达方式、工具也可能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工具要适应思维的速度,推动思维发展成熟。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某市兰郡小区高层住宅楼的各系统电气设计的设计依据、原则和方法及设计选择的结论。主要涉及强电,其中强电包括:住宅用电负荷计算;照明配电平面图设计(包括照明及插座的设计);配电系统图设计;防雷与重复接地布置图设计;电气设计说明。

防雷及接地系统的设计1、 概述

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一是雷直击在建筑物上生成的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感应作用。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的划分,本设计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内部防雷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地下室或地面层处,下列物体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

1)建筑物金属体;

2)金属装置;

3)建筑物内系统;

4)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

2.外部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之间,上应满足间隔距离要求。

2、 防雷的措施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的规定:

(1) 建筑物防雷应与建筑的形式和艺术造型相协调,避免对建筑物外观形象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美观。

(2) 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做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号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 工维护方便。

(3) 建筑物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作为整体综合考虑。

(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根据所在地区雷暴等级,设备设置在不同的雷电防护区,以及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采取不同防护标准。

(5) 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宜明确建筑物防雷分类和保护措施及相应的防雷做法,如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安全距离隔离措施等。

(6) 在防雷设计时,应优先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钢筋或钢结构等自然金属,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

本设计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的规定,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网边敷设一圈避雷带。

(2)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但对有特殊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Ω。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3)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宜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

(4)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

(5) 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绕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二、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三、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第2篇: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

说明:毕业设计(论文)模版(理工类函授学生用)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阶段测量

学    院

年级专业     建筑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答辩日期

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   燕山大学                           教研室:

说明:如计算机输入,标题黑体小三号字,内容五号字。本任务书一式三份,教务科、教师、学生各执一份。

摘 要

随着建筑技术发展,建筑工程中的测量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测量精度不断提高,测量工作贯穿在建筑工程整个过程里,尤其是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及速度影响是非常大的。测量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复杂的工作之一,对工程建设的结构、等级、安全等起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要重视和加强测量工作,并落到实处,确保建筑施工工程按照设计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阶段测量工具以及相关的技术。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测量技术、测量精度

目  录

摘 要    I

第1章  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研究成果    1

第2章  工程测量    2

2.1  工程测量内容    2

2.1.1 地形图测绘    2

2.1.2 施工控制网布设与设计    2

2.2  建筑工程测量仪器    2

2.2.1 高程测量仪器    2

2.2.2 角度测量仪器    3

2.2.3 距离测量仪器    3

2.2.4 坐标测量仪器    3

2.3  施工放样技术和方法    3

2.3.1 高程极坐标表示法    3

2.3.2 投点方法    4

2.4  本章小结    4

第3章  施工测量技术    5

3.1  测量定位    5

3.1.1 初步确立定位依据    5

3.1.2 标识细部放样以及垂直控制依据    5

3.2  高程控制与构件测量检测    5

3.2.1 高程控制    5

3.2.2 构件测量检测方法    5

3.3  沉降观测布置及控制技术    6

3.3.1 观测工具    6

3.3.2 观测方法    6

3.3.3 测量频次    6

3.3.4 观测记录整理    6

3.4  测量误差控制    7

3.4.1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7

3.4.2 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    7

3.5  本章小结    7

结 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

建筑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建筑物在勘测设计、施工放样和机械设备安装时的测量工作。建筑工程施工的阶段测量工作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的施工环节,不仅贯穿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还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及速度等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同时,施工阶段的测量放线为工程施工基础性及先导性的工作,加强施工阶段的测量技术,可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与今后正常运行。

1.2  研究成果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列举了建筑工程测量常用的测量工具以及相关的施工测量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同时阐述了施工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期待研究成果可以为广大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提供直接明了的参考资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

第2章  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中所有的建筑物、构建物设计工作完成后,就进入施工阶段。各项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在建筑工程中,施工阶段中的测量放样成果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等级、安全、结构及今后运行情况[1]。施工阶段的工程测量主要是运用专门的工程测量器具,经过一定技术方法将设计图纸中的数据、位置及几何形状等真实放样于施工现场。

2.1  工程测量内容

2.1.1 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测绘精度根据不同的应用采取不同的比例尺精度,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在获取方法以及成本控制上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为了保证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阶段一般要求地形图的比例尺较大,达到1:1000或1:500。

2.1.2 施工控制网布设与设计

工程控制网包括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控网和安装控制网。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开展测量工作,需要建立建筑施工的控制网,并在控制网点前提下,依据施工需要[2],把设计建筑物形状、位置、高程及形状,依照设计与施工要求,将其精准测量到实地上,从而指导建筑施工。在施工阶段,还应定期对建筑物变形及沉降进行测量,从而实时掌握建筑物稳定情况。

施工控制网多采用两级布网方案,首级控制主要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第二级加密网用于细部放样。第二级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不一定比第一级低,在工业场地第二级控制网的精度比第一级要高。

2.2  建筑工程测量仪器

建筑工程测量按照测量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

2.2.1 高程测量仪器

高程测量主要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等,常用的仪器包括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式水准仪以及新兴的电子水准仪。在一般水准测量中使用较广的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组成。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工作原理是在望远镜的光路上加一个补偿器,在粗平后,望远镜内

观察警告指示窗应全部呈绿色。电子水准仪与水准尺配套使用,在电子水准仪中装置有行阵传感器,它可识别水准尺上的条形编码。电子水准仪摄入条形编码后,经处理器转变为相应的数字,再通过信号转换和数据化,在显示屏上直接显示读数和视距。

2.2.2 角度测量仪器

角度测量的仪器主要是经纬仪,分为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两大类。电子测角仍然是采用度盘来进行,与光学测角不同的是,电子测角是从特殊格式的度盘上取得电信号,根据电信号再转换成角度,并且自动地以数字形式输出,显示在电子显示屏上,并记录在存储器中。

2.2.3 距离测量仪器

距离测量分为钢尺测量、视距测量和光电测距。基本的距离测量为钢尺测距,经纬仪和视距尺也是一种传统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间接测量方法。新兴的光电测距仪是利用仪器发射电磁波测量其在被测距离上往返所用的时间,从而测量出距离。

2.2.4 坐标测量仪器

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测量或放样空间点的三维坐标。所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等。目前,常用的SET10K系列全站仪广泛应用于放样测量、道路计算与放样、定线测量、混凝土构件组装定位、建筑工程控制、面积测算、变形监测。

2.3  施工放样技术和方法

将抽象的几何实体放样到实地上去,成为具体的几何实体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称为施工放样。放样可以分为点、线、面、体的放样,当然,测试机器和设备的安装也是一种放样。具体的方法包括极坐标法、偏角法、偏距法、投点法、距离交会、方向交会。其测量工作内容为确定地面点位置,具体可理解为两层含义。

2.3.1 高程极坐标表示法

把地面点实际的位置,运用高程及坐标来表示。已知A、B两点的坐标及高程。将仪器架设在A点上(与经纬仪架设方法一样),棱镜架设在B点上,架设好后开始建站,按“建站”选择“已知”,在“ST”后面输入A点的名称(先就记做A)确定后会出现N、E、Z三行的,就在N、E后边输入具体的XY坐标,确定。接着在“HI”后边输入仪器的目镜距坐标A点的垂直距离(需要自己量取),在确定。选“坐标”,确定。在弹出的下个对话框中“BS”输入B点的名称(先就记做B)确定后会出现N、E、Z三行的,就在N、E后边输入具体的XY坐标,确定。在“HT”后边输入你放在B点出棱镜的高度(仪器配套的棱镜杆子上有刻度。直接看一下就知道了),再确定。把仪器对准棱镜,对准后按确定。弹出“记录测站数据”这样的字样后就表示站已经建好了。现在就可以进行测量了。

2.3.2 投点方法

在测量工作中,所涉及测量要素有角度、距离及高差[3]。而测量工作还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及方法,从测量布局上分析,要依照整体至局部的原则;从测量程序分析,要遵循由高级及低级原则;从测量程序上来看,应依照先控制再碎部的原则,该原则是在测量范围里,选择具有控制意义点位,把这些点位坐标与高程进行精确测定,并把这些点当作已知点对其他点位进行确定,这些具有控制意义点位所组成测量区骨干就可称为控制点。

2.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常用的工具,另外,也对施工放样的技术和方法做了详细的说明,分析了施工控制网布设的重要性。

第3章  施工测量技术3.1  测量定位

3.1.1 初步确立定位依据

在施工阶段开工前,应依据建设企业所提供GPS控制点运用水准仪、全站仪及经纬仪等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对于建筑工程里的正交轴网应运用主轴线的控制法来定位,具体做法为:在基准下,使用直接施测法来测设平面的控制桩,对总体尺寸、角线尺寸及各轴线尺寸复核无误之后,定出各轴线桩,然后埋设引桩及永久标桩,通过业主及监理复核签证之后,就能可以作为定位的依据了[4]。

3.1.2 标识细部放样以及垂直控制依据

当测出控制网后,还应在周围建筑物及围墙上标出永久性的标志,且作出各轴线引桩,然后把各轴线控制点依照井字形的控制网引到各交点上,并设定四个控制点,在每个控制点上,可埋设一定型号钢板,通过边测角闭合及校核之后,对平差进行调整,钢板上要划上十字线并钻孔,且使用红漆进行标记,然后将其当作主体施工细部放样及垂直控制永久的依据。

3.2  高程控制与构件测量检测

3.2.1 高程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实施高程控制应设立三个现场的基准点,对建筑物标高进行控制及引测,使其形成闭合图形,便于闭合校核,可依据现场情况中的平面控制桩,当浇筑完第一层平台及墙体后,可从墙体下已有的标高点使用钢尺沿着墙身进行量距,在标高传递上,需要注意下列几点,对于标高竖向的传递,可使用钢尺自首层的起始高程点进行竖直量取,如果传递的高度在钢尺长度以上的时候,可另外设立一道标高的起始线,并且钢尺应加尺长、拉力及温度这三差进行改正;同时建筑物应选择三内控点向上传递;当施工层在抄平前,可先对首层所传递的三标高点进行校测,误差在3mm以内的时候,就可用平均点进行水平线的引测[5]。

3.2.2 构件测量检测方法

构件测量检测中,柱垂直度的检测为:先把模板支好,运用垂球法对模板垂直度进行校核,然后检查垂线及控制轴线之间的距离,从而校核模板位置。对模板的标高进行检测时,要先支设顶板模板,并使用钢尺沿着柱身往上量距,以引测类似标高点在柱子的上端模板,并设置水准仪,引测任意标高点当作后视,对各柱顶的标高进行施工测量,同时闭合另一点当作校核。在施工测量放线过程里,要尽量达到前后视线的等长,对水平线进行测量的时候,应该对水平仪高度进行直接调整,让后视视线恰好对准水平线,而前视可使用铅笔来标出水平线。当有0.00以上或者以下的水平线高差时,应使用钢尺进行检定,并用规定拉力对温度及尺长进行改正,从而确保施工测量准确可靠。

3.3  沉降观测布置及控制技术

3.3.1 观测工具

在观测过程中,应该使用精密度很高的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设施,与光学水准仪相比,该仪器具有精度高,往返高差误差仅为0.3mm,其自动化程度也很高,此仪器主要使用CCD的测量传感器进行条码尺自动测量,并且观测数据还能和计算机实施数据通讯,有效替代了观测人员的人工记录、肉眼观测及计算,这样避免了读数误差,从而提高了施工速度。

3.3.2 观测方法

在建筑工程实施观测的时候,可运用单路线的往返观测,尽量做到观测人员、仪器、安置镜位及观测方法固定[6]。在观测半小时之前,如果是晴天,可将仪器设备安置在露天的阴影当中,让外界气温及仪器基本一致,并在连续的各测站中进行水准仪三脚架的安置,并且让两脚架及水准仪路线方向相平行,而第三脚轮要放于路线左右两侧[7],并且除了路线的转弯处以外,前后视标尺及测站仪器三个位置应该近似一直线。

3.3.3 测量频次

当沉降点埋设好及稳定后,应该连续观测两次,并取得平均值当作观测点初始值,对于建筑物荷载的变化观测要求为,在施工阶段,建筑物地下室要每层观测一次,建筑物的地上部分应每两层进行观测一次,如果建筑物基础周围含有大量挖方、积水及降雨,应在这些停止后,再实施观测,如果存在不均匀的沉降[8],可依据情况来适当增加观测的次数,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开展,并保证其施工质量安全与速度。

3.3.4 观测记录整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成果逐点进行核对,根据本次所测高程与首次所测高程之差计算出沉降量并将每次观测日期、建筑荷载情况标注清楚,画出时间与沉降量、荷载的关系曲线图。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应及时与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的观测方案。

3.4  测量误差控制

3.4.1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限,使得在安置仪器、瞄准目标及读数等方面均产生误差。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和状态等也影响观测结果的质量。另外,在观测过程中由于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风力、气压、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等)的影响,必然给观测结果带来误差。

3.4.2 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

测量过程中,为了可以有效的减小测量误差,测试人员以及工程监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如下规定执行:(1)为保证测量工程的施工质量,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2)测量仪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当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3)设置的测量控制点、标高控制点要设置保护装置,确保测点不被顺坏。测点附近严禁堆放材料,避免影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4)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土建和钢结构等主控轴线及标高控制点的测量时间尽量安排在每天的上午进行。

3.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阐述了常用的施工测量技术,同时分析了施工测量中测量结果中误差较大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

结 论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全国各地新兴的工业园区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建筑从我们身边拔地而起。从适应现代化城市环境需求来考虑,在建筑设计中既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注重建筑外观造型,在这些外观造型极其复杂并且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的阶段测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施工测量是一门集多个学科的工作,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以及工程进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错误以及误差极大的测量结果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求广大从业者在测量过程中要养成细致的工作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进而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本文主要论述了测量工具以及相关施工的阶段测量方法,同时就如何提高测量精度进行了必要的阐述。目前,建筑技术不断发展,测量技术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应该合理利用测量技术以及相关的工具,进而提高测量精度,以便可以顺利开展施工测量。

参考文献

[1]付新启,测量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2版

[2]高井祥,肖本林,付培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1993),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4]张慕良,林泽荣,水利工程测量,地质出版社,1991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

[5]刘学、张弘主编《工程测量》,海南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6]卢正主编《建筑工程测量》,化工出版社。

[7]李青主编《工程测量学》,测绘出版社。

[8]北京博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BTS-800 系列全站仪使用说明书》

致谢

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我的班主任司春丽老师和我的同学们给予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使我的学业能得以顺利完成。在毕业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写作上,我的指导老师郭增老师为我做了详尽的指导,使我对自己的学习做了深入的检验和合理的总结,在这里我要特别的感谢你们给我的帮助,谢谢大家!

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意见表

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表

个人简介

第3篇: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

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

题目:住宅小区防雷及接地设计

姓名:贺誉

学号:1412150113

专业: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指导老师:李文静

完成时间:2017年5月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趋势也逐步向多样化、高层化、集群(小区)化发展,人们也开始关注对建筑物的质量安全,环保节能,因此建筑电气已然不再是简单的照明设计,它已开始涉及多个方面并加强了对质量安全、节约能源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现代的建筑电气设计,更加人性化,规范化,智能化,安全化。

设计是一个对建筑物最基础的构思表达,它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实践最规范的整理,经过反复推敲、不断深入发展和进行评价的基本上最终实现成果。传统建筑电气设计只包括供电和照明,而今天一般将其设计的内容形容为强电和弱电。这种分类以电压的高低为依据,容易理解,所以很快被人们所接受。设计过程从由简入深,各阶段思维的广度、深度都不同,表达方式、工具也可能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工具要适应思维的速度,推动思维发展成熟。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某市兰郡小区高层住宅楼的各系统电气设计的设计依据、原则和方法及设计选择的结论。主要涉及强电,其中强电包括:住宅用电负荷计算;照明配电平面图设计(包括照明及插座的设计);配电系统图设计;防雷与重复接地布置图设计;电气设计说明。

防雷及接地系统的设计1、 概述

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一是雷直击在建筑物上生成的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感应作用。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的划分,本设计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内部防雷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地下室或地面层处,下列物体应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

1)建筑物金属体;

2)金属装置;

3)建筑物内系统;

4)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

2.外部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之间,上应满足间隔距离要求。

2、 防雷的措施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的规定:

(1) 建筑物防雷应与建筑的形式和艺术造型相协调,避免对建筑物外观形象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美观。

(2) 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做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号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 工维护方便。

(3) 建筑物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作为整体综合考虑。

(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根据所在地区雷暴等级,设备设置在不同的雷电防护区,以及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采取不同防护标准。

(5) 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宜明确建筑物防雷分类和保护措施及相应的防雷做法,如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安全距离隔离措施等。

(6) 在防雷设计时,应优先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钢筋或钢结构等自然金属,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

本设计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的规定,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网边敷设一圈避雷带。

(2)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但对有特殊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Ω。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3)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宜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

(4)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

(5) 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绕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二、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三、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本文来源:http://www.xxkjfw.com/rudangshenqingshufanwen/6841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