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小范文网!

我与创新创业的故事大学生范文(精选五篇)

大学生 时间:2024-04-08

【www.xxkjfw.com--大学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与创新创业的故事大学生范文(精选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1篇: 我与创新创业的故事大学生

美国有一间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

记录显示,前十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令董事部雀跃万分。

不过,业绩进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时,则停滞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

董事部对此三年业绩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扬了扬手中的一张纸对董事部说:“我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红包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过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毛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年轻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mm。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倍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教育学生也是如此,没有一成不变的作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

第2篇: 我与创新创业的故事大学生

仅靠摆地摊攒下近10万

高考完那个暑假,施超开始整理家中的书。“要有舍才有得,所以打算把家里面的一部分书卖掉,于是我去家附近的广场上摆地摊。两三百本旧书不到一个星期就卖完了,我看销售量还不错,就去图书市场又淘了三四百本书,新的旧的都有,都是我认为的好书。那个暑假我大约每天能赚70元,花自己挣的钱特别开心。”施超讲述起了自己第一桶金的由来。

来到成都上大学后,施超也没放弃自己的图书销售。施超说:“刚刚进大学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适应,所以大一只是趁周末时在学校里摆摊儿卖点书,规模很小,我自己一个人干,慢慢地攒了一些钱。”

不知不觉,施超靠摆摊儿,在大二时已经攒下了近10万元,于是开一家书店的计划浮现在施超的脑海里。他回忆起办超然书斋的经历:“学校考虑到是学生创业,所以就免了房租,给我提供了80多平方米的场地。书店开起来后,人气还挺旺。有个外语学院的同学经常来书店看书,渐渐地我们也成了朋友,经常一起分享读到的好书。后来他也告诉我为什么喜欢我的书店,一是书店里的书都算是精品,随便抽一本都读得下去;其二便是书店提供免费的茶水、无线网络等,阅读的环境很好。”

靠销售图书赚了200万

施超介绍,实体书店并不赚钱。为了维持书店的运营,施超开始去成都的高中销售课外读物。“我当时是跟出版社合作,拿着我选出来的书单,找高中学校的老师谈,然后再让同学们从书单中选出书,我再反馈给出版社,然后备货、送货。这样子没有中间商一层层赚,我拿到的货源比一些大型连锁书店都便宜,所以最后书送到同学们手上时,价格也要比定价低。而且为了让学校老师、同学解除后顾之忧,我都是先向出版社垫付货款,同学们拿到书了,再把钱付给我。”施超讲述道。

后来,施超感到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忙不过来,于是开始“招兵买马”。“我当时找了10个人跟我一起做高中学校的图书销售,10个人中六七个是我中学的同学,他们高考后去了不同的省份,这样我的业务就扩展到了上海、江西、湖北等地方,那些同学也获得了勤工俭学的机会。”施超表示很庆幸能找到这么一群用心做事的伙伴。

销售图书已经给施超带来了200万元的经济收益,为了方便跑业务,施超在大三时便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从上大学以来,我就没花过家里一分钱了,每年还会给爸妈寄两三万元,这都是自己挣的。”施超认为能够自食其力是值得自豪的。

读千本书为创业打下基础

生于1991年的施超是一名江苏小伙,在苏北小城宿迁长大。虽然父母收入一般,文化也不高,但是给施超买书却从未吝啬。“爸妈都很朴实,从不给我讲什么大道理,只是培养了我读书的爱好,从书里学知识、学道理。我从小学认字开始到高中毕业那段时间读了超过1000本书,中外名着、人文百科、各类杂志我都读。”施超说。

施超认为,那1000本书,不仅让自己拓宽了知识面,丰富的阅读对于他的创业也大有裨益。施超说:“因为阅读广泛,我从小文科成绩都很好,特别是语文,一般都是考年级前三,写的作文也经常被老师打印出来,当成范文发给同学们看。因为阅读让自己收获了很多,所以我就想把阅读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学生放下手机,拿起书本。”于是,施超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初步选定在了图书销售上。

“因为读了比较多的书,所以我对自己要销售的图书,选择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懂得如何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也清楚什么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施超认为自己的阅读习惯也为创业中的销售助力不少。

腰包鼓起来后,施超开始思考要怎么回馈社会。他说:“比如我们书斋每年会拿出一部分的收益资助学校的一个创业者联盟,帮助有想法的同学启动计划。另外每年学校的大学生们去山区支教时,我都会托他们给那些山区的学生带去课外书,每年都会捐出2000本。”

第3篇: 我与创新创业的故事大学生

中国超市零售业潜力巨大,近来成为中外零售大鳄们竞相争夺的“肥肉”。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一批企业几经沉浮终于退出市场,不少企业拼尽全力只能勉强维持,而“苏果”作为超市业的后来者,却冲出重围一路凯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果”真正领会了超市业的发展真谛,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之路。

,“苏果”从一个200平米的小店起步,开始小本创业网连锁经营业态创新之路,目前已拥有便利店、“好的”便利店、标超店、社区店、平价店和购物广场等6种业态。,“苏果”顺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方式转变的需求,率先开设了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提供10多项免费服务,在大本营南京树立起“为民、便民、利民”的良好形象;,“苏果”推出首家社区店,在店堂布局、商品结构上都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创新,强化了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鲜功能;1月,“苏果”又开发了“好的”高端便利店,满足了白领阶层、中高收入消费群体的需求;20,“苏果”推出首家“平价店”,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为抗击外资大卖场储存了实力;年9月,“苏果”开创华润购物广场,满足了消费者日益迫切的“一站式”购物需求。

值得称道的是,由于号准了超市零售业发展脉搏,“苏果”每次业态创新都引领了消费时尚,激发了新的消费需求。如今,“苏果”已形成涵盖超市零售业各种子业态的科学业态结构,这种业态结构在形式上互为补充、功能上攻守兼备,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一个企业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科学的发展战略,而“苏果”的战略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创立不久的苏果超市面临加盟网诸多难题,为了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做大规模,在行业里首次创新制定了业态组合、低成本扩张、开拓农村市场、区域集中发展、直营加盟双轮驱动等五大发展战略。通过多业态协同、区域集中发展战略的实施,苏果快速实现了对区域市场的密集布点,建立起市场壁垒,在苏皖许多城市占据着50%以上市场份额,巩固了“区域第一、全国一流”的市场地位。

实施组合发展战略是“苏果”战略创新的一着妙棋,其成果是企业摸索出了令业界瞩目的“南京模式”,这种模式是多业态组合和区域集中发展战略的体现,也构成了“苏果”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通过“南京模式”的快速复制,“苏果”在外埠区域市场的扩张突飞猛进。

间,“苏果”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跃升。8年前,“苏果”巨资兴建了南京马群新型配送中心,建成华东地区单体最大的高架立体仓库,引进国外专业仓库管理系统,整合运输系统,采用无线射频、车载GPS等先进技术,形成了支持企业快速扩张和更大规模经营的物流系统。

近年来,“苏果”先后承担农业部、科技部的“食品安全关键应用技术研究综合应用平台”项目,通过创新技术保障,设立食品安全示范门店,不断完善超市供应链安全控制体系。“苏果”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发的食品安全信息查询系统,更优化了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管理、决策和应急处理流程,为消费者筑起了一道食品安全“防火墙”。

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为“苏果”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企业股本结构发生变化后,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苏果”设立了“胖总部、瘦基层”的管理架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提升了组织效率,使企业规模在短短6年内扩张了4倍。,“苏果”再次进行管理创业资讯体制创新,强化营采功能,突出专业化管理,并通过组织架构和人事改革,提升了组织反应效率,激发了企业活力。

苏果创新推出“八个一批”奖惩机制,被公认为是“最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奖惩机制”,“八个一批”的实质是“优胜劣汰”,它通过奖励一批、通报一批、免职一批、降职一批、实训一批、升职一批、培养一批、调离一批,有效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建立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管理团队。

第4篇: 我与创新创业的故事大学生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是增加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也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进行创业,政府和高校都负有相应的责任。只有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才能真正解决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大学生 就业 创业 研究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实行扩招政策,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戏谑之言也非常流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现实。目前,在支持大学生多渠道就业的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的积极选择。在政策利好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了自主创业。本文着重论述大学生创业的特点以及面临的困难,并就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成功进行创业的案例进行分析,由此看到加强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具有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政策使得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每年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提供的岗位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年3月29日至4月1日,全国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就业交流合作洽谈会在广州召开。有关专家在会上预测,***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将有64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到***年,这个数字将达到75万。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在广州参加***年物流世界年会时指出“***年的失业情况出现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大学生失业。” [1]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大学生失业问题开始由“量变”转向“质变”,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话题。

  据统计,***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280万,2005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340万,2006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410万,***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495万,***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有559万。***年末,据社科院估计,今年将有100万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失业。

  2006年,国家实行研究生扩招政策后第一批研究生毕业。这些研究生加入就业大军,无形中抬高了就业门槛。英才网联合多所高校针对***届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进行的大型就业期望调查显示,认为“就业形势不好,就业压力大”的比例高达67%,还有29%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仅有4%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就业压力不大”,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没有一人认为“就业形势一片大好”。[2]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之难,失业人数之多,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进入社会上的大学生,大多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因此,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又是如此的迫在眉睫。这样,现实中找不到工作,又必须有一份工作,这种近乎悖论的情况到底怎么才能解决呢?

  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一词已经屡见不鲜,在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有些人开始学着自己创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最早起源于199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第二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更加火爆。之后,全国陆续有一些高校也组织了自己的创业大赛。目前国内知名的创业计划大赛有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校园创业大赛,团中央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关村”等省市级创业计划大赛以及网易等网络公司主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创业协会也应运而生。特别是全国范围的“挑战杯”创业大赛,目前已成功地举办了九届,参加院校达100多所。在不断进行的创业实践中,我国大学生创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积极性高,但实际创业比例低 自从大学生接触并了解大学生创业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逐渐增长,创业的速度、人数增加迅速。我国大学生创业欲望强烈,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二)科技转化率低 在国内创业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事家教、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即使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网站维护。

  (三)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 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得社会、家庭、学校的完全认可和支持,明确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家长并不多。无论是向社会宣传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向高校宣传创业的企业家都比较少,使得创业的舆论氛围不浓厚。 客观上讲,大学生创业的道路有开创性、现实性、多样性、艰巨性和风险性等特点。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时间比欧美国家晚了数十年,属于开创性工作创业是人生学问中最无法传授、也根本无需别人指教的一件事。别人的路对你来说,只是起一个借鉴、参考的作用,因此具有开创性;创业者只拥有创业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开辟新的天地,必须冷静、理性、客观地分析一切可能的现实因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开拓,因此具有现实性;创业道路是属于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只有一条。只要我们不拘泥于传统观念、不守旧,而又恪守自己稳定发展的认识系统,并善于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采用正确思想、假设、办法和方案,那么我们就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因此具有多样性;创业不同于就业,选择了创业,就等于选择了挑战。创业这条道路,绝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条笔直的、宽阔的、畅通无阻的大道,因此具有艰巨性;创业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创业道路不可能每次都成功,不可能每个人都成功,有时可能会毫无成效,有时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三、大学生就业成功案例

  自从1999 年全国200多所大学发起了首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来,有这样一些大学生,他们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的掘金之路,并且取得了成功。这些大学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就此问题,本文选择了几个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

  (一)酷讯 CEO——陈华[3](北京大学创业代表)

  创业轨迹: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读大三的陈华参与了天网FTP 的开发,这在专业技术上有着极高的要求。陈华凭借着在北京大学学习和实践的经验,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天网 FTP”和“天网 Maze”成为了中国教育网上每台电脑必备的软件之一。毕业后不久,陈华着手创办自己的公司,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酷讯搜索,在网上每天400万次的点击查询,上千万次的浏览量。因而被人称为“百度第二”。 梦开始的地方: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培养了陈华浓厚的学习兴趣,国际上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全国一流的师资力量为陈华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其中,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实验室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最有特色的专业网络实验室,是北大计算机系同学们学习、实践的园地。北大实验室以其团结友爱、充满活力、不断进步、技术过硬、提倡创新精神、认真做学问的思想品格而为社会称道,成为北京大学同学们创业的孵化器之一。在这里,经历对创业理念、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锻炼,经历对专业知识与学习能力的考验,创业的理想指日可待。

  (二)中国第一个创办公司品牌的在校大学生——潘江涛[4](温州大学创业代表) 创业轨迹:***年4月,温州大学管理系三年级的潘江涛从校学生会辞职,出资创办“方圆工作室”,以帮人联系家教、贴横幅等作为主要业务。半年之后,他借资注册公司。现在,公司加盟商已超过1000家,还有许多人主动找上门来,学子卡已售出1万余张。潘江涛注册的“学子”品牌,是全国首个由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品牌,他的口号是“在每名温州大学生身上赚十元钱”,他梦想“五年赚到一个亿”。

  梦开始的地方:从 2002 年就开始支持创办大学生创业工作室的温州大学,如今已经形成从大学生创业教育到创业实践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温州大学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被称为“草根创业”,依靠的是“椅子”和“脑子”。温州大学不仅在创业实践和创业基金上给予同学们支持,在学籍管理、学分申请等政策上,也帮助同学们处理好创业和专业学习在时间上的冲突。从 *** 年开始,温州大学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导航”必修课,聘请温州一批知名企业创始人担任“创业导师”。近期,温州大学大学生创业园正式启用,目的是把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和他们所学的专业联系起来,和当地的创业土壤联系起来,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如今,温州大学的创业活动很活跃,一些创业项目火热进行中,有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同学成立的蓝蜗牛工作室,外语学院的同学成立的西文翻译工作室,计算机学院的同学进行网站开发、网上商城,人文学院新闻专业的同学创办的 DV制作工作室等等。

  (三)落户农村创业——王中华[5](安徽科技学院创业代表)

  创业轨迹:2006 年 7 月,就读于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王中华和同学利用所学的农业方面的知识,和农民一起建起了双孢菇大棚。创业的艰辛一开始就让三个来自象牙塔的同学感到了极大的落差,但他们的创业举动得到当地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村里成立“凤阳县小岗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王中华以绝对优势当选合作社理事长。 梦开始的地方:位于蚌埠的安徽科技学院是王中华创业的摇篮,校内教学基地总面积370亩,包括种植科技园、养殖科技园、食品科技园、花卉盆景园和中草药园等近20个专业性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学校建立了20多个省级教育实习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王中华等三位同学正是在实习基地开展暑期实习时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了解到王中华等人的创业计划后,委派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把创业与研究相结合,组织他们申报校大学生创新基金。学院的全力支持,使同学们的创业和学业得到兼顾,并获得了极大成功。 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一个学校的良好创业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无论是北京大学的计算机系,温州大学的“椅子”和“脑子”,还是安徽科技学院的诸多科技园,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投入可谓是尽心尽力。

  四、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创业,说的容易,但是做起来,的确不简单。比起就业来,创业反而需要更多的条件,因此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创业行动少

  虽然在各项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有创业愿望的比例较高,但在实际参与创业活动中,比例却非常低。大学生在考虑“出路”时首要的是选择就业,其次为考研和出国,选择独立创业的人寥寥无几。

  2.创新意识薄弱 大学生创业不同于社会人员创业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创新性,大学生创业无论在资金、场地、经验等各方面都无法和社会人员相比,所以大学生创业要能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就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但是实践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

  3.创业能力低 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虽然学校有很多的实践机会,但真正主动参与的少。如大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大多数学生是以走过场的形式来应付,只要在鉴定书上盖了章就万事大吉。

  (二)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创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法律、金融等设施不完备,特别是缺乏风险资金投入。由于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的历史比较短暂,各方面认识不够,鉴于特定的国情,不能如美英等发达国家那样能够吸引一些风险投资家的青睐。

  2.系统化创业教育缺失 虽然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有所认识,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有所了解,但学校的教育还是没有相应跟上,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绝大部分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五、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新的突破口,是解决当前及今后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方法。 自清华大学举办了我国最早的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来,近年来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但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在理论研究上,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只是散见于诸如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业与创业等理论层面上的探讨,缺乏对创业教育集中的、系统的和全面的研究。另外,高校的理论研究不系统,再加上高校自身创业较少,和社会上企业联系不多,缺少创业的经验,从而直接导致了教育教学上的缺陷。最后,学生创业教育的缺失、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足也导致了学生自主创业较少、成功率比较低。 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教育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面临的课题,既需要教育教学的改革,也需要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通过加大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还需要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配合,创造有利于和能够促进创业的条件,吸引学生创业。这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中国的传统习惯,学生大都是享受父母的宠爱,习惯于接受到手的工作。大学生由于历史的惯性,也由于社会的复杂,也由于自己条件所限,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创业的路,面临着困难,面临着风险。但是时代已经赋予了他们期待和责任,成就未来就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新生事物,总得有阳光的照耀才能茁壮成长。大学生创业,社会的扶持必不可少。国家相关政策、学校的积极鼓励等都在不断地完善着新的创业环境,滋养着大学生创业这棵还不太成熟的“苗”。相信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投入,加上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入实践,在这一系列坚固基础的支持下,大学生创业这棵稚嫩的小树,一定会枝繁叶茂,顺利成长。

第5篇: 我与创新创业的故事大学生

在18岁前,覃礼俊家庭和睦,父亲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做着家电销售生意,母亲贤惠温柔,勤俭持家,哥哥已经成家在外,那时的覃礼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直到高三那年,毫无预警的打击使他几乎崩溃:父亲投资失败、出轨,接踵而来的是父母离婚。这让性格倔强的覃礼俊内心无比挣扎,生性叛逆的他选择辍学打工,决心以这种方式反抗现实。

然而,打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将近一年的辍学生活中,覃礼俊先后干过不同的活儿:在饭店做过洗碗工,在商场发过宣传单,时间最长的工作则是在当地做热水器销售。

也许是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覃礼俊特别善于发现商机。

他从小就喜欢打游戏,在很多游戏产品中有着不错的等级经验,辍学后的他一边打工一边靠游戏充值和变卖游戏账号的方式赚钱,居然每个月都拿到两万余元,这对于当时不足二十岁的覃礼俊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少的财富了。

后来,通过补习,覃礼俊也顺利考上了大学,本以为生活可以风调雨顺了,然而挫折却又一次来临。

从零做起 辗转创业遇名校贷

刚上大学,跟覃礼俊家合伙做生意的亲戚卷款逃跑,让覃家连带背负百万债务,父亲将房子抵押还款,母亲因房贷陷入官司危机……

一连串的打击再次让家庭陷入绝境,“自己父母背负着这样的债务,我也很苦恼,希望做点什么,至少自己要自食其力,不再给家人带来负担。”覃礼俊心想。

“但那个时候游戏充值业务早已不如先前,所以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就帮着朋友创业,搞一个网站。”正是在帮助朋友的过程中,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而遇上名校贷,更加坚定了他自主创业的信心。

“我是在网站上浏览看到名校贷的,当时搜索大学生借款,直接搜索引擎直接推荐了名校贷,看了介绍后,觉得虽然暂时没有本钱,但可以借钱开始自己创业。”覃礼俊说,名校贷的分期还款功能,让他还款压力少了不少。

在创业方向上,心思缜密的覃礼俊做了不少分析。他觉得,目前较好的行业是金融和服务行业,金融方面自己缺少专业知识,而服务行业恰好是人人都可以着手的。

他想到,自己特别喜欢喝饮料,尤其是对当地一家叫做“地下铁”的奶茶店情有独钟,于是,加盟奶茶连锁店的创业点子就出来了。

“这是个南方的奶茶牌子,相对在天津知名度不高,但只要是我们学校来自南方的学生都喜欢喝。”于是,他决定以学校学生为客户,在学校周围开一家自己的奶茶铺。

用心经营 奶茶店月入过万

除了名校贷的借款外,覃礼俊靠同学的支持,很快凑齐了8万元加盟费。

这是一家广西的餐饮公司,申请分店的店主交完加盟费、在广西总部培训后即可开店,店铺的装潢、材料、制作秘方等都由总部提供,店主只需要在本地推广经营。这种连锁加盟的方式为覃礼俊省了不少精力,他只需要在提高店铺知名度上努力即可。

10月29日,他的奶茶店正式开业了,每天营业十三个小时,店员需要上早中晚三个班,而覃礼俊并不放心,自己坚持三个班全勤,每天睁眼便想着自己的店铺,晚上回到宿舍已经是半夜了。

在店铺推广方面,覃礼俊并不止于发传单等传统方式,他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头脑,一方面,和“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合作,获得满减补贴资格,让顾客喝到便宜的奶茶,另一方面,积极在校园扩大合作,与社团活动结合拓展生意。

通过这些推广,到今年1月,覃礼俊的奶茶店营业额已经达到周围店铺前三名了,“我们学校周围共有十三家奶茶店,我原预想四个月达到前三,没想到提前实现了”。

此外,覃礼俊还盘算着自己的新想法,“奶茶店需要有中长期规划,我计划在一年内扩大自己的店面,扩大店铺影响力,继续把借的钱还完,争取这学期内让营业额达到每天元,之后再考虑开设分店”。

目前,覃礼俊的奶茶店开得有声有色,每月净利润1.7万余元,还是学生的他不仅终于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还在过年时为母亲买了一台ipone6s,“母亲很高兴,我终于不再是那个叛逆的小子了”。

本文来源:http://www.xxkjfw.com/sixianghuibao/82870/

推荐内容